【星沙时报】旧物逢春焕新生 校企联动守护老物件里的烟火气

星沙时报4月10日讯4月10日下午,长沙县㮾梨街道檀木桥社区32号网格党支部阵地热闹非凡,檀木桥社区联合湖南三一职院开展“小家电 大民生”主题公益活动,让课堂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动能,为社区治理注入了青春力量。

“同学这个电饭煲煮一半就断电,能修吗?”面对抱着掉漆的老式电饭煲却满脸期待的居民王良,电器维修社团王翔蹲身检修的身影格外专注。熟练地拆开外壳,用万用表检测线路……不到20分钟的修理,电饭煲重获新生。王良摸着外壳开心地感慨:“这是儿子十年前买的,扔了可惜,修好了又能接着用!”

在另一侧的维修台,电器维修社团刘春晨和陈豪杰正在忙碌着。面对居民柳雪华“修不如换”的固有观念,大学生们边更换转盘电机边算起经济账:“更换核心部件仅需80元,而新机价格至少要400多元。”当这台被判定要“退休”的家电重新转动时,柳阿姨拉着学生们的手连声道谢:“孩子们技术好,还替我们省钱,真是太厉害啦!”

活动现场,“爱心修复区”整齐陈列着台灯、电风扇等50余件修复家电。每件物品旁都贴着专属“身份证”,记录着故障原因、维修过程和注意事项。针对无法现场维修的电器,社团建立了“一对一”跟踪档案,组建“红色跑腿队”,将修复好的电器免费配送上门。

同时,三一职院指导老师李志攀现场给居民群众讲解了插头老化、电线缠绕的危害,学生们则用废旧电线演示正确的接线方法。

“原来插线板超负荷这么危险!”居民卢山大哥举着自家的“万能插排”不好意思地笑了,现场立刻有学生帮他更换了合规插座。这种“维修+科普”的模式,让居民群众不仅解决了眼前问题,更掌握了日常维护技巧。

从“闲置两年的微波炉”到“用了十年的电饭煲”,许多老电器承载着家庭记忆,修复它们不仅是技术活,更是传递温情。三一职院师生用匠心缝合岁月痕迹,以技能点亮民生温度,这场持续升温的公益行动,体现出职业教育不是闭门造车的技术训练,而是扎根基层的价值创造。

下一步,檀木桥社区将与三一职院定期设立“技能服务日”,成立“家电健康诊所”,建立“居民点单——学校接单——上门服务”的闭环机制,用专业知识守护老物件里的烟火气,让红色基因融入基层治理血脉。



信息来源:https://xingshashibao.icswb.com/h/102057/20250410/731116.html

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